40年来,宁城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斐然。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到如今的彩超、螺旋CT、核磁共振仪,从“赤脚医生”到顶级专家,从乡村诊所到“三甲医院”……四十年沧桑巨变,宁城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飞速,也见证着赤峰医疗事业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现任宁城县卫健委主任的曹汉刚见证了宁城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卓越变化。
1982年,医疗机构清一色是低矮、潮湿的土房,医生大都依靠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老三样”问诊,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再加上交通不便,患者难以转诊到大医院。“感冒发烧,草药熬熬;大病大伤,躺在床上”这句大白话广为流传,看病难、看病贵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现象。
时代发展到今天,全县医疗机构达到634家、病床3605张、卫生技术人员3836人,全县医疗机构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565余台。
“截至2022年,全县平均预期寿命从40年前的59.8岁提高到现在的77.1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36.07/10万,孕产妇0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39‰,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曹汉刚告诉记者。
为改善全县看病难、看病找不到合适医生的困境,从1993年起,宁城县同北京20多家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北京专家长期不间断驻宁开展帮扶工作,累计来宁出诊专家20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2500余次,教学查房7000余次,手术2万多例,接诊患者10余万人次,远程疑难病例会诊2000余人,远程医疗阅片3万余张,全县派往对口支援医院接受免费进修学习人员1200多人次,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看病不用去北京,北京专家在宁城”已经成为现实。
同时,通过派驻专家组进行对口帮扶、建立师生制开展人才培养,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逐步下沉到基层。目前县域就诊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升到94.2%,今年7月,宁城县中心医院和赤峰市精神病防治院晋升为“三甲”医院,宁城县成为全区唯一拥有三所“三甲”医院的旗县,全县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现如今,“看得起病”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追求。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养结合”新模式得到推广,政府和全社会更加关注健康事业,把健康摆在重要位置,群众也逐渐关注健康养生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0年医疗改革成果虽丰,但改革未有尽头。站在新的起点,宁城县卫健委会继续努力,让群众卫生服务获得感继续提升。”曹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