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赤峰市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是内蒙古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赤峰市的领队。我第一次见他的感觉是:高大俊朗,很实在,话不多。在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他。
大家口中的飞哥赤峰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王玲玲护士长:我还是叫飞哥吧,习惯了。我们在一个科室工作近10年了,他平时就是做的多,说的少。本次援鄂,从接到任务到出发只有十几个小时,飞哥为了大家能够保持免疫力,让大家回家休息,自己却一直为大家准备防护物资,凌晨三点才回家,五点便起床收拾行李,出征时他的两个孩子还在熟睡。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我们医院里,很多人都叫他“飞哥”,年龄大的,年龄小的都有。“飞哥”是一个代名词,“飞哥”就是“一直为大家着想”。
并肩作战的两兄弟赤峰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石辉医生:来到沙洋的第二天,我和飞哥最先进入了重症“红区”,为团队的同志们积累了宝贵的治疗和防护经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因为刚来的时候防护服紧缺,为了能够节约资源、坚守病房,我们每次进入感染区前都不吃不喝,每天工作近8小时不进食水、不上厕所。由于他个子很高,医院的防护服难以有适合他的码号,每次进病房,他只能穿上小一号的防护服,为了避免防护服损坏身体暴露,他只能弓腰穿梭于病房。从病房出来的时候他还是弯着腰,我问他:“飞哥你干啥呢?”,其实我知道他已经习惯了那个姿势。我和飞哥并肩作战,像亲兄弟一样,大部分病人都好了,我们很开心。
很有爱心的一家人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扶贫办主任张勇:因为疫情来的太突然,沙洋的医疗防护物资紧缺,杨医生了解情况后非常着急,为了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和队员们的安全,杨医生号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我们捐赠防护物资,在他的动员下,亲人和朋友们纷纷响应,一批批物资被运往前线,他的亲弟弟杨野就捐赠了20余万元物资,帮助我们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我觉得杨医生不但帮我们医治病人,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做这么多事情,我觉得他很有责任感。沙洋县副县长王华芳说:“杨飞的全家都和沙洋有缘,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精准施策的好医生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刘林涛主任:我和杨主任每天在一起讨论重症疑难病例、商定治疗方案、制定出院标准。因为我们这里的重症病房是临时改造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CU,杨主任因地制宜,根据病房现有条件提出改造方案,基本实现“三区两通道”的感控要求。因为没有负压病房,我们商议后制定了保守的氧疗方案,尽量通过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来解决低氧血症,尽量避免气管插管开放气道,最大限度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因为医护人员不足,精力有限。杨主任依据是否需要呼吸机支持、临床表现、肺部影像、淋巴细胞走向等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并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对于高级别患者重点关注,建立新冠患者量化表,一目了然的能够知道患者每一步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我们和内蒙古的专家团队并肩战斗,目前18名重症患者已经有12名出院,非常鼓舞我们的士气,也鼓舞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杨主任和他的重症团队素养很高,对患者态度非常的好,收到了多封感谢信,那些出院的患者还一直记得他们的名字。我和杨主任已经相约,疫情过后,一起在内蒙古大草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临床科研的好老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杨维娟医生:杨飞老师的临床思维特别清晰,他总能抓住患者的主要问题,分析出主要矛盾,并设定很具体的治疗目标,往往很复杂的问题都能简单的解决。关于科研,我们科室之前根本没做过,杨老师带着我做,他说科研应该是基于临床问题的。正常情况下,激素的使用可以造成淋巴细胞减少,但从我们治疗的几例危重患者的量化表中发现,患者应用激素后淋巴细胞仍可回升的现象。我们立纲建档,统计资料进行了关于激素治疗新冠肺炎的回顾性研究,现在已经写好了一篇论文,投到了LANCET杂志上,希望能中哦!
内蒙草原的重症人内蒙古援鄂第一医疗队党支部副书记顼雪莲:杨飞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重症专业质控中心秘书、内蒙古医学会重症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因为都是重症专业的,我们平时就经常在一起开会。这次见到他特别亲切,在内蒙古第一批援鄂团队中,我是支部副书记,杨飞是组织委员,每天下班后,他还要积极完成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各种材料的汇总和总结工作,每当大家休息的时候,他一直在忙,直到深夜。我经常对杨飞说:“辛苦了!”他每次都笑着回答:“嗯,特别辛苦!”我们都是一直这样默默的奉献着,毫无怨言,因为我们是内蒙古大草原的重症人!
身在他乡的故乡人杨飞是赤峰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到湖北支援后,仍然心系家乡,把在最前线积累的诊疗经验分享给与家乡的一线人员。常常深夜和赤峰市卫健委医政科的明科长、赤峰新冠肺炎危重治疗组长王慧芳主任通电话,分析家乡的危重患者的病情,商定治疗方案。杨飞说:“离家乡、赴他乡的支援是使命,护一方,佑一方的看守是责任!”
有情有义的普通人杨飞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父母。父母前两年相继得了脑梗,一想到儿子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母亲既为他感到骄傲,又为他担惊受怕。在杨飞去湖北的日子里,妻子王少华(也是赤峰市医院的一名医生)一直悉心照料两位老人和孩子。由于杨飞走的匆忙,也没顾得上跟家人说几句话,在飞往湖北的途中他在朋友圈中写道:“在家值守的兄弟们,管好我们的重症产妇,回来请你们喝酒!老爸老妈注意身体,等我回来还跟你俩打扑克!老婆等我回来陪你去逛街买包!大宝二宝等爸爸回来领你俩去玩(不用写作业那种)!湖北的同胞们挺住,我们来了!”王少华说:“他每天都和我说,在湖北吃的很好,睡得很好,工作不累,直到我让他给我拍了一张照片才知道他瘦了那么多,但是我觉得也是值得的,只要是在那边不被感染上肺炎,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同事们,瘦点都无所谓,回来我们还能再补回来。”
杨飞是众多援鄂医生中的普通一员,他本人话真的很少!
我问他:“在援鄂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飞回答:“感动和体重”。
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杨飞:“疫情结束,把大家安全的带回去!”。(邓新颖)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188号